公司名稱:臺州歐亞木業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浙江省臨海市江南開發區匯豐南路530號
公司電話:0576-85386006
公司傳真:0576-85386722
公司郵箱:2406760125@qq.com
公司網址:www.twismonline.com
13957628338(胡總)
18069362903(黃經理)
說起木刻楞木屋,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看到,例如經常在影視作品里看到在長白山區,Z具滿族特色的民居,當屬滿族木屋,當地人稱之為“木刻楞木屋”,又叫“霸王圈”,建筑學上稱之為“井干式”房屋。
昔日,乾隆皇帝東巡時,見到長白山區的木刻楞木屋和滿語稱之為“呼蘭”的煙囪時,曾即興寫下“木柱煙囪猶故俗,紙窗日影正新嘉。盆中更有家仙草,五味朱旒拙四椏”的詩句。詩中就形象地描繪了一座山里的木刻楞院落:木煙囪炊煙裊裊,新糊的紙窗,在晨光中格外明亮。窗臺上的花盆中栽培著關東三寶之首——人參,四品葉的枝椏,五個瓣的參葉、朱紅色的參籽相映生輝,把木刻楞院落裝點得絢麗多彩。
木刻楞木屋不經精雕細琢,只用斧砍刨削,全部用原木縱橫交錯咬合搭砌,里外兩面涂抹黃泥,以擋風寒。據《北盟會編》記載,長白山木刻楞房頂“覆以木板或以樺皮或以草綢繆之”。但其中木瓦Z具特色。木瓦取材于山林中的“倒木”,以紅松為佳,多數取倒木的下端。這是因為紅松多樹脂,根部尤多,抗腐蝕、耐朽。木瓦必須是劈出來的,劈出的木瓦沿紋理呈現的若干溝溝,利于排水。陽坡的木瓦經過年久氧化與日照變為灰色,如同青瓦般素雅,而背陽坡的木瓦則長滿鮮綠的苔蘚,如同琉璃般古樸,那豎挺的木煙囪,又粗、又長,高過屋脊,由一棵空樹筒里外涂抹黃泥制成,滿語稱“呼蘭”。在木煙囪的底部常常有一個橫著的空樹筒與炕相連,因由熱煙流通,就勢在上面壘上雞窩,這樣,即使是冬天,雞窩里也是溫暖的,這點體現出長白山滿族先人的生活智慧。
長白山木刻楞木屋是滿族的文化遺存,不僅外部構造充滿濃郁的地域風情,它的內部陳設也是獨具民族特色,尤其是女真人時期發明的火炕,不僅解決了滿族先民的取暖問題,更由此衍生出豐富多彩的“炕上”文化。通常滿族室內北、西、南三面環炕,三鋪炕煙道相通,共走一個煙囪,俗稱“蔓子炕”。也有兩鋪炕的,即南炕、北炕,俗稱“對面炕”。滿族的炕是不能隨便坐臥的,過去“南曰主,西曰客,北曰奴?!保ā督^域紀略》),后來雖然奴仆在生活中已消失,但坐臥禮儀依然很嚴。西炕為貴,多不住人,是供奉祖先的地方,所以不能隨便坐在西炕上。一般長輩住南炕、小輩住北炕。
“炕上”文化,是滿族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居住在“木刻楞”的人們,一天三頓飯都在炕上吃;家里的老頭、老太太坐在熱炕上抽煙;婦女們坐在炕上做活計;孩子們坐在炕上過家家;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也是給讓到炕上抽煙、聊天……而到了晚上睡覺時,山里人認為熱炕解乏,將炕燒得熱呼呼的,一天的勞累,睡一宿熱炕就歇過來了。
由于“木刻楞”的種種優勢,長白山區的滿族人世代傳承,并為后遷徙來的其他民族所接受延用。目前,木刻楞房在山區已經消失,但在白山市境內的錦江村還保留著三十幾座木刻楞房,現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,使今人還能看到滿族這種古樸的居住形式。
以上就是關于歷史文化中的木刻楞木屋的一些介紹。